课程概况
大连理工大学普通化学及实验课程2008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教学团队以“夯实基础,突出特色”为目标,以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改项目为依托,在教材建设、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紧密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等课程特色。
课程MOOC教学团队将原资源共享课的核心内容重新整合,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教学思想设计了涵盖四大化学内容,共计12章的课程体系。希望能够使学习者在掌握大学层次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培养以化学的观点、化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审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团队在每章的教学内容最后增加了重点例题习题讲解栏目,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习者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配备2名专职教师担任助教,在讨论区中及时解决大家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课程大纲
一、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原子轨道波函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元素周期表
3.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二、 分子结构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理论
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 杂化轨道理论
4. 分子轨道理论
5. 分子间作用力
三、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1.晶体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2.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气体和溶液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分压定律
3.稀溶液的依数性
五、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热化学
2.化学反应的方向
3.化学反应的限度
六、化学反应速率
1.反应速率定义、反应级数概念。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反应速率理论
七、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酸碱质子理论,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2.缓冲溶液的概念及其pH计算。
3.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分部沉淀及沉淀的转化。
4.原电池的组成,电极电势的计算,电动势的计算。
5.电极电势的应用。
八、配位化合物
1 配合物的组成、命名
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3 配位平衡及其计算、
九、元素化学
1.主族元素的金属
2.主族元素的非金属
3.过渡元素
十、有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及其分类。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3.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
4.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5.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
十一、有机聚合物
1.聚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聚合反应
3.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十二、元素和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1.元素分析
2.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
3.混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预备知识
具有高中基础
证书或学分
课程的总成绩中:章节测试占比40%,论坛占比10%,期末考试占比50%。
按百分制计分,60分至79分为合格,80分至100分为优秀,颁发相应免费证书,也可以申请付费认证证书。
参考资料
1. 使用教材
《化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主要参考书
《无机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无机化学基础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