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况
本课程对象为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同学。 课程目的为通过四个不同特色的主题,讨论中国文化的四个主要面向。每个主题选取两篇经典文本作为核心阅读,并与延伸阅读做互文探讨,以新角度解读经典文本的意义,展现中国文化的複杂性、多元性。文本难度与大学一年级国文程度相当。
课程大纲
1 第一讲:「英雄本色」
精读《史记.项羽本纪》,探讨司马迁推崇的中国英雄传统之意义及演变。
1.1 司马迁和《史记》: “立言”与“自见”
1.2 “英雄之“义”与命运
1.3 《项羽本纪》的史诗文字
1.4 历史和演义——从《史记》到《三国演义》”
1.5 当代民间传统中的项羽
2 第二讲:「政教道统」
精读《原道》,探讨韩愈推崇的古文承载的“道统”、文体双重文化意义。
2.1 韩愈和唐宋八大家
2.2 韩愈论辩儒家之“道”
2.3 古文的文体和规范
2.4 “道统”与“政统”
2.5 古文的危机与招魂
3 第三讲:「江河岁月」
精读《赤壁赋》,探讨古典美学、大自然与抒情传统的关系。
3.1 苏东坡的三种人生观:儒,释,道
3.2 《赤壁赋》与诗意的意境与时辰(兼谈“念奴娇--大江东去”)
3.3 诗、书、画,三位一体
3.4 中国文学中的抒情传统
4 第四讲:「魂兮归来」
精读《狂人日记》和《阿Q 正传》,探讨鲁迅于现代文学及文化研究的意义。
4.1 从传统到现代:鲁迅的文化意识
4.2 《狂人日记》:独创的文体和叙事语言
4.3 阿Q的造型和意义
4.4 鲁迅矛盾的自我:抗传统与幽传统
4.5 从创作中招魂
预备知识
授课语言:普通话 / 繁体中文。
必读背景文本:钱穆: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四、五章,第83 -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