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WP Redis: Connection refused in /www/wwwroot/cmooc.com/wp-content/plugins/powered-cache/includes/dropins/redis-object-cache.php on line 1433
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 | MOOC中国 - 慕课改变你,你改变世界

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

3623 次查看
上海交通大学
好大学在线
  • 完成时间大约为 11
  • 中级
  • 中文
注:因开课平台的各种因素变化,以上开课日期仅供参考

课程概况

今天,各类不同的媒介占领了我们大量的生活空间。媒介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它成为了人的延伸。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类文明一次次迈上新的台阶。面对问我们生活的全面媒介化,是喜还是悲?是利还是弊?媒介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这是尚需我们进入思考和追问的问题,对此,《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和作出解释。

“媒介批评”是现代大众传播学的重要分支,简单而言,就是批评媒介,是:对大众传播媒介本身进行批评,属于应用传播学的研究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媒介化社会”的到来,媒介在现代社会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媒介自身的良性发展,需要对媒介本身进行制约,以明确媒介的边界。因此,如何对媒介及其传播的信息进行反思性评判,是媒介批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媒介批评就是指立足于批判的价值立场、传播观念和理论背景,对大众传播活动的政治经济机制、媒介机构和从业者、媒介的基本形态、媒介产品、媒介文本及内容,以及媒介受众等所进行的理论观察、分析、评价等批判性反思活动。媒介批评研究基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大众传播活动及其媒介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言之,媒介批评就是立足于批判的价值立场对媒介活动及其产品和传播观念进行研究。因此,明确的价值立场和反思性批判是媒介批评的本质。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基本问题
•媒介批评的内涵和视角
•媒介批评的对象和范围
•媒介批评的目的和功能
•媒介批评的兴起与发展
•媒介批评的特征与类型

第二章 研究问题与方法
•媒介批评的研究问题
•媒介批评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媒介、文化与社会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传播
•媒介与文化
•媒介与社会
•媒介与话语

第四章 作为大众文化的媒介
•文化、大众文化、媒介文化(一)
•文化、大众文化、媒介文化(二)
•文化工业(一)
•文化工业(二)
•编码/解码

第五章 大众传媒批评
•符号、意义、媒介(一)
•符号、意义、媒介()二
•索绪尔
•皮尔士、罗兰巴特、雅各布逊(一)
•皮尔士、罗兰巴特、雅各布逊(二)
•皮尔士、罗兰巴特、雅各布逊(三)
•何谓意识形态(一)
•何谓意识形态(二)
•葛兰西、阿尔都塞、布尔迪厄(一)
•葛兰西、阿尔都塞、布尔迪厄(二)
•媒介与权力、政治、利益、文化

第六章 媒介叙事理论解构主义、读者反映论与媒介
•何为叙事学(一)
•何谓叙事学(二)
•叙事构成要素
•媒介叙事分析
•解构主义(一)
•解构主义(二)
•读者反应理论(一)
•读者反应理论(二)
•媒介建构主义(一)
•媒介建构主义(二)

第七章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
•女性主义
•哲学层面上的女性主义(一)
•哲学层面上的女性主义(二)
•媒介实践的女性主义解读(一)
•媒介实践的女性主义解读(二)
•媒介实践的女性主义解读(三)
•媒介实践的女性主义解读(四)

预备知识

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文化管理等专业。

证书或学分

线上成绩构成比例为:
[课件浏览]:40%
[客观练习]:50%
[主观练习]: 0%
[课内讨论]: 10% (请多谈自己感悟和观点,不要抄袭和“灌水”)
(暂定,以教学团队最终成绩公布为准)

参考资料

1、王君超:《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台湾黎明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
5、黄新生:《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
6、王洪钧等:《媒介批评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系编,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8
7、阿萨·伯格:《媒介分析方法》,华夏出版社,2006
8、李岩:《媒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9、谢静:《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董天策主编:《中外媒介批评》(1、2),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2011
11、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2、莫瑞·克里格:《批评旅途:六十年代之后》,李自修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3、罗岗,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4、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
15、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商务印书馆,2005
16、斯图亚特·霍尔:《表征》,商务印书馆,2003
17. Steveb Best & Douglas Kellner, 1991.Postmodern Theory: Critical Interrogations. Guilford Press.
18. Kellner, Douglas, 1995. Media Culture. N.Y.New York: Routledge.
19. Stevenson, Nick. 1995. Understanding Media Cultures: Social Theory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 Curran, James, David Morley, and Valerie Walkerdine. 1996. Cultural Studies and Communications. N.Y. New York: Arnold.
21. Grossberg, Lawrence, Cary Nelson, and Paula Treichler. 1992. Cultural Studies. Chap. 10: John Fiske,
22. Storey, John.1996. Ed. What is Cultural Studies, N. Y. New York: Arnold.
23.Bignell J. 2006. Postmodern Media Culltur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千万首歌曲。全无广告干扰。
此外,您还能在所有设备上欣赏您的整个音乐资料库。免费畅听 3 个月,之后每月只需 ¥10.00。
Apple 广告
声明:MOOC中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发布之课程均源自下列机构,版权均归其所有,本站仅作报道收录并尊重其著作权益。感谢他们对MOOC事业做出的贡献!
  • Coursera
  • edX
  • OpenLearning
  • FutureLearn
  • iversity
  • Udacity
  • NovoEd
  • Canvas
  • Open2Study
  • Google
  • ewant
  • FUN
  • IOC-Athlete-MOOC
  • World-Science-U
  • Codecademy
  • CourseSites
  • opencourseworld
  • ShareCourse
  • gacco
  • MiriadaX
  • JANUX
  • openhpi
  • Stanford-Open-Edx
  • 网易云课堂
  • 中国大学MOOC
  • 学堂在线
  • 顶你学堂
  • 华文慕课
  • 好大学在线CnMooc
  • (部分课程由Coursera、Udemy、Linkshare共同提供)

© 2008-2022 CMOOC.COM 慕课改变你,你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