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课,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分析化学教学团队以优质的资源和饱满的热情,欢迎您的学习,为您答疑解…

国家精品化学
2834 次查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大学MOOC
  • 完成时间大约为 14
  • 初级
  • 中文
注:因开课平台的各种因素变化,以上开课日期仅供参考

课程概况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分析的对象可以从单质到复杂的混合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分子量到高分子量,样品量从100克以上至毫克以下。分析化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眼睛”,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资源和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分析化学课程已开设40余年,该课程1980年代以前为全校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学校围绕该课程在1980年代初设立了岩石矿物分析专业,后来发展到应用化学专业。该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3月在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2018年12月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前6期累计学习者超过27000人,目前开设到第7期。

课程教学团队由帅琴教授领衔,课程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成员致力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都在分析化学方向上有长期的科研经验。课程组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行业的人才需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实施了教育部“地质分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系列改革和实践。

本课程以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六版(上)为教材,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样品的采集、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以及吸光光度法等。课程致力于传授学生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严格的“量”的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课程大纲

01
概论
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作用和发展趋势,理解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课时
教材与参考文献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和选择、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1.3 分析化学过程、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4 滴定分析法概述

第一章单元测验
02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处理
理解和掌握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课时
2.1 试样的采集
2.2 试样的制备
2.3 试样的分解

第二章单元测验
03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中误差与数据处理的概念和方法。
课时
3.1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3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3.4 显著性检验
3.5 可疑值取舍
3.6 回归分析法
3.7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章单元测验
04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概念、方法和技术。
课时
4.1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
4.2 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3 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第四章单元测验
05
酸碱滴定法
理解和掌握酸碱理论、溶液 pH 计算、缓冲溶液、酸碱滴定法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时
5.1 酸碱理论和酸碱平衡
5.2 其它相关平衡、分布分数
5.3 溶液 pH 的计算
5.4 缓冲溶液

第五章单元测验一
5.5 酸碱指示剂
5.6 酸碱滴定原理
5.7 终点误差
5.8 酸碱滴定法应用
5.9 酸碱滴定实验

第五章单元测验二
06
配位滴定法
理解和掌握配位平衡、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配位滴定法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时
6.1 配位化合物、配位平衡常数
6.2 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
6.3 配位滴定原理、指示剂、终点误差
6.4 配位滴定实验

第六章单元测验
07
氧化还原滴定法
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平衡、条件电势、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等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时
7.1 氧化还原反应、条件电势
7.2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指示剂、预处理
7.3 高锰酸钾法
7.4 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7.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
7.6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第七章单元测验
08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理解和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沉淀滴定法,了解四大滴定法的联系与区别。
课时
8.1 沉淀滴定法概述
8.2 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
8.3 滴定分析小结

第八章单元测验
09
重量分析法
理解和掌握重量分析法中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时
9.1 概述
9.2 溶解度、条件溶度积
9.3 沉淀的形成、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4 沉淀条件、均匀沉淀法、有机沉淀剂
9.5 称量形式的获得、重量分析法应用示例

第九章单元测验
10
吸光光度法
理解和掌握吸光光度法中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时
10.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0.2 光吸收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计
10.3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10.4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其它吸光光度法

第十章单元测验
1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了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课时
11.1 概述
11.2 气态分离法、沉淀分离法
11.3 萃取分离法
11.4 离子交换分离法
11.5 其它分离方法

第十一章单元测验

预备知识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

参考资料

教材: 
1. 分析化学(第五版 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分析化学(第六版 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参考资料: 
1. 分析化学,张云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 分析化学(第六版),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庄乾坤、刘虎威、陈洪渊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4. 分析化学(第五版 下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21世纪的分析化学,汪尔康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6. 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3版),彭崇慧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8th Revised edition),Daniel C. Harris,W.H Freeman and Company,2010。
8. 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8th Edition),Douglas A. Skoog,Brooks Cole,2003。
9. 分析化学辅导与习题详解,赵中一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10. 分析化学习题详解,赵中一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1. 分析化学实验,李季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12. 分析化学实验(第五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3. 分析化学中的络合作用,林邦(著),戴明(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14. Lange’s Handbook of Chemistry (Sixteenth Edition),James G. Speight,McGraw-Hill,2004。
15. 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分析化学手册编委会,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16. 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知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17. 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千万首歌曲。全无广告干扰。
此外,您还能在所有设备上欣赏您的整个音乐资料库。免费畅听 3 个月,之后每月只需 ¥10.00。
Apple 广告
声明:MOOC中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发布之课程均源自下列机构,版权均归其所有,本站仅作报道收录并尊重其著作权益。感谢他们对MOOC事业做出的贡献!
  • Coursera
  • edX
  • OpenLearning
  • FutureLearn
  • iversity
  • Udacity
  • NovoEd
  • Canvas
  • Open2Study
  • Google
  • ewant
  • FUN
  • IOC-Athlete-MOOC
  • World-Science-U
  • Codecademy
  • CourseSites
  • opencourseworld
  • ShareCourse
  • gacco
  • MiriadaX
  • JANUX
  • openhpi
  • Stanford-Open-Edx
  • 网易云课堂
  • 中国大学MOOC
  • 学堂在线
  • 顶你学堂
  • 华文慕课
  • 好大学在线CnMooc
  • (部分课程由Coursera、Udemy、Linkshare共同提供)

© 2008-2022 CMOOC.COM 慕课改变你,你改变世界